2018年夜饭 & 猪肉糯米酿油豆腐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新年到,辞旧岁,迎新年,祝大家都狗年大吉大利,健康平安,幸福快乐,旺上加旺! O(∩_∩)O~

早早打算好我俩今年要在家吃年夜饭了,就想做一桌简单的菜,喝一点小酒,一生两人三餐四季

啤酒鱼(年年有余)

芋头扣肉(幸福生活)

虎皮凤爪(招财进宝)

猪肉蘑菇糯米酿豆腐(圆圆满满)

烟熏猪尾(有头有尾)

糖醋双色萝卜(花开富贵)

蒜蓉豌豆苗(健康平安)

蜜汁豆沙果仁八宝饭(甜甜蜜蜜)

酿油豆腐,在以前小时候曾经是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我们当地的话把油豆腐叫做“豆腐bo”,那个bo字,不是个正式的字,应该是个语气词,形容油锅里炸豆腐块的时候,发出的噗噗和bo bo的声音。

油炸后的豆腐,表面金黄油韧,里面洁白,不过已经变成无数密集紧密的小孔状的组织,用来打边炉,煲汤,做螺蛳鸭脚煲,都少不了它,细密的豆腐芯吸足了美味的汤汁,特别好吃。

有手巧的人们,在油豆腐顶部掀开一个小小的盖子,小心的把内馅掏空,填上肉馅或者糯米馅,煮熟,有着豆腐的油香和肉的丰腴,相当好吃。按照正常的语义,这个菜应该叫酿油豆腐,我们管它叫“豆腐酿”,不但把油字给省了,谓语宾语也给倒了个儿。

山里小城的人们,心灵手巧得很,什么都可以拿来酿一酿,还没长开的香菇去了柄,剩下的半圆形伞盖可以拿来酿;山中竹林刚长出的细细嫩嫩的小竹笋,拿来剥了壳,用细针在竹笋中段破开很多道道,仍保持首尾相连,这样中间可以塞肉馅,做成好吃的笋酿;莲藕茄子什么的更不用提了,花式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摆在专卖熟食的摊上,一字排开好多好多种,都闪着诱人的光泽,散发的迷人的芬芳。

后来在书上看到说这是著名的客家菜系,当时年少,还有点愤愤不平,明明是我们在瑶山里小城从小就吃惯了的菜,怎么就成了客家菜呢?隔壁广东在中国饮食界独步天下,作为邻居的广西,一衣带水,其实也有不少相似的饮食习惯,河粉,卷筒粉,虾饺,腊肠什么的,也都是我们打小吃到大的饮食,一直默默无闻,只有桂林米粉为人所知,倒是最两年柳州螺蛳粉的爆红,让人对广西米粉刮目相看,可惜,大概半数的人还要嫌它里面的酸笋味儿太臭 O(∩_∩)O~ 

豆腐酿平时也吃,就是没那么频繁,掏空油豆腐是个技术活儿,不留神就掏破了,裂开了,都是常有的事儿。所以做这个菜的时候,得把我们家的另一位吃货同志并着两只猫咪都赶出去,不许到厨房里来捣乱。

原料:

2包油豆腐(共计16个)
100克猪肉末
6到8枚木耳
1小把干蘑菇/香菇/花菇
1杯糯米
 2茶勺蚝油
1到2大勺生抽
1/4茶勺白胡椒粉
1大勺料酒
1/2茶勺姜粉
1/4茶勺香油
盐适量
水适量

做法:

把糯米用清水浸泡4个小时以上

把木耳和干蘑菇分别用水泡发,清洗干净,用food processor打细

加上调味料,搅匀

上掀开一个盖子,掏空里面的豆腐,填入肉馅

加足水,水里放点盐,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煮25到30分钟,然后再转成大火,收干汤汁

出锅啦

我们都长大了,离童年越来越远,无论年夜饭怎么变,年味怎么淡,这碗豆腐酿依然会让我心怀幸福,它让我想起小时候过年的种种欢喜和雀跃,我们吃的不光是年夜饭,吃的也是情怀,这话一点也不假。

夫妻肺片

上回去休斯顿屯子里中国城川菜馆子吃饭,夫妻肺片不尽人意,当时为了安慰思乡情切的某吃货,我大言不惭的夸下海口说等着下礼拜给你做更好吃的!

说这话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上次我自己动手做夫妻肺片是啥时候的事儿了,估计有个两三年没有做过这个菜了。说出去的话自然要实践的,抽空去商店去买了牛腱子,牛筋和百叶回来,本来还要买牛舌的,当天店里不巧没有,就算了。

咱们中华泱泱美食大国,有着闻名遐迩的八大菜系,在各个地方更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地方小吃,每一道小吃身后,可能有着悠长的历史或者动人的故事。

就拿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夫妻肺片来说吧,(以下资料摘抄自百度百科,感谢原作者)相传,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清洗、卤煮后切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

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一道以制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人们就将这种凉拌牛杂称为“夫妻废片”。因为“废片”二字不好听,再加上食材中有牛肺片,便取‘废’的谐音‘肺’,改名为“夫妻肺片”。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后几经变迁,该店迁至闹市街的提督西街,扩大了经营规模,增添了牛肉面等品种,食客不光是可以品尝肺片,还有面食充饥。(摘抄自百度百科,感谢原作者)

 

就像网上恶搞的段子里说的,老婆饼里面是没有老婆的,夫妻肺片里也是没有夫妻的,不但没有夫妻,连肺片都没有。 有的川菜馆仍然把夫妻肺片翻译成“couple’s beef”,中文里咱们好理解,这名称源于就是当初夫妻档做的凉拌牛杂片么,直接地这么翻成英文,会让人不知所云吧。 休斯顿的一个川菜馆子pepper twins,别出心裁,把夫妻肺片翻译成了Mr. and Mrs. Smith,很有点意思。

淡鸟大师以前贴过一个非常详细的解密夫妻肺片http://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5/cooking/298864.html,此贴一出,惊艳无数人,也成为海外游子们自行在家制作夫妻肺片教科书一样的存在。包括我自己,在家做夫妻肺片,也都是按着淡鸟大师的方子来。

每次效果都很赞,我们在美国吃过不下几十家川菜馆子的夫妻肺片,总觉得要么味精太多,要么做的不用心,到底还是不如在家花时间精心做的夫妻肺片好吃。

煮牛肉原料: (这个分量做出来的肉,可以足够拌两次夫妻肺片)

1整块牛腱
2块牛筋
1小块百叶
1大块姜,洗净,大刀拍扁
3到4枚干红辣椒,剪成段
1小块桂皮
2枚八角/大料
1茶勺花椒
3到4枚丁香
1粒草果
3到4片沙姜/山柰
2枚香叶
1大勺料酒
盐适量

将牛腱和牛筋清洗干净

 

 

做法:

将香料们都放在咖啡滤纸上,扎成香料包

用一个厚实的铸铁锅或者汤锅,装足水,放入牛腱和牛筋,大火烧开后煮10分钟左右,中间需要用勺子撇去表面浮沫。

等表面浮沫撇得差不多了,加入姜块,料酒和香料包。

盖上盖子,转成小火慢炖。

一直炖到筷子可以轻易插过牛腱和牛筋为止,大约四五个小时吧,汤也变得很香浓 

把牛腱和牛筋捞出来,晾凉后送入冰箱冷藏三四个小时

用快刀把牛筋切成片,现在喜欢用旬字牌的7英寸这个santoku刀

牛筋冷透了以后,像皮筋一样很有弹性,不太好切,切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伤到手

牛腱子也切成大薄片

这个横切面真是太美了

按照淡鸟大师的方子做的红油,还剩了小半瓶,差不多正好做一顿的量

摘抄淡鸟大师的红油方子如下:(原贴地址在:http://bbs.wenxuecity.com/archive/2005/cooking/298864.html

红油熬制: 原料: 这个需要选用优质的辣椒面是没错的。看到网上有人讲红油要用几种不同种类的名贵辣椒如四川二金条云南小米椒等,按特定比例混合熬制,这些东西在国内也不一定买得齐,咱们就更不敢奢求了:—)从实际角度出发, 韩国辣椒面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优点在于色泽红润自然,辣度适中,又哪里都买得到。 除辣椒外,我还用约十余种香料/调料,多是家里平时常用的,大家一般在中国超市里也买得到。

 花椒 (1 大勺),丁香(4-6粒,这个味道强烈,不宜多放),桂皮(小指大小2-3块),小茴香(1小勺),白芝麻(1大勺),草果(1-2枚,用刀拍破),八角(又称大料,大茴,3 – 4 颗),紫草(1大勺),辣椒面 (1 Cup),香叶(2 – 4 片),生姜(1块),葱白(数段)。

如果没有紫草也没有关系,单用韩国辣椒面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桂皮没有就算了,千万不能用老美的cinnamon (肉桂) 代替,切记。 熬制:将植物油2.5 Cup(约500克,菜籽油为上选,可用大豆色拉油代替)锅中烧开,放置温凉后下葱白姜块,见到有细小的泡沫从姜葱四周升起时将炉火转至最小,然后下入花椒,丁香,桂皮,小茴,草果,八角,香叶,紫草,辣椒面,搅拌匀,熬制30-40分钟,熬制期间时常搅拌一下,以防糊锅底。30-40 分钟后加入白芝麻继续熬制30-40分钟,关火。将熬好的红油晾至温凉后连油带料倒入一个大的玻璃量杯或其他带嘴的玻璃或瓷质容器中,用保鲜膜封好在冰箱冷藏室内放置24-48小时以使辣椒面的辣味,红色,香料的香气进一步溶解于油中。同时找几个洗干净晾干的带盖玻璃瓶备用。

刚熬好的连油带料的红油,看上去颜色很深。 1-2天后将红油取出,这时你会看到除了香叶,葱段,花椒,八角 和稍许芝麻漂浮于油面外其他调味料都已经和辣椒面一起像淤泥一样牢牢地沉在油低,用筷子拣除浮在上面的香叶,葱段和八角,然后就可以轻松地把红油倒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瓶中。杯低的“淤泥”弃去不用。

以上是摘抄的淡鸟大师的红油方子,特别好用,做一次,可以用好几次,短时间内能用完的可以放室温下保存,如果时间长,还是需要密封后放冰箱保存的好。

这个是按照方子做的复合酱油,不单是用来拌夫妻肺片,平时拌个凉菜啊什么的也都很好吃,推荐!

摘抄淡鸟大师的复合酱油方子:

“复合酱油制作方法: 原料:优质酱油或生抽1 Cup, 老抽2大勺,白糖3大勺,红糖3大勺,其他调料与红油调料相仿(除辣椒面,紫草和芝麻外其他都要)。 制法:将酱油等各种原料放在一只小锅中,中火烧开后转最小火熬制40-60分钟,晾凉后将调味料取出倒入一个干净的玻璃瓶中备用。 补充说明: 1. 复制酱油熬制糖的重要性很高,熬出的成品应以咸为主但咸中回甜。红糖起到上色作用,使被卤汁稀释后的复制酱油色泽红润。白糖可以冰糖替代。 2. 熬制时锅不要盖盖,这样酱油中的一部分水分得以蒸发,使成品浓稠。比如我这次1Cup酱油熬了约1小时后还剩2/3多一点。 ”

开始熬复合酱油,我用了两倍于方子的量,平时拌凉菜什么的都用得着,所以多做点

熬制好的复合酱油,可以看出来,挥发了大概1/4到1/3左右的水分

晾凉后装瓶保存,平时要用的时候,舀出来几勺就好了,方便好用味道好

接下来呢,把牛百叶烫熟,切细,跟牛筋牛腱片放在一起, 加入:

1/2杯煮牛肉的高汤
1/2杯红油
3到4大勺复合酱油(或者根据各家口味决定)
1/2茶勺香油
1茶勺花椒油
盐适量 (这个也看个人口味吧,可加可不加,复合酱油本身是比较咸了的)
切碎的芹菜
花生碎

把这些都放在一个大碗里,拌匀就好啦

是不是很诱人呢 O(∩_∩)O~

拌好了以后,放一会儿,让调料有时间互相融合,这样会更加入味

然后盛到小盘子里,表面上撒上花生碎,就可以端上桌啦

开吃喽!实在感谢淡鸟大师,方子详细好用,造福无数海外游子,让我们也可以在家里山寨出味道很正的夫妻肺片O(∩_∩)O~

红烧猪蹄鸡脚杆

我对红烧菜系的喜欢,究其根源,应该是从外婆的小厨房开始的。 我外婆喜欢做并且非常拿手的家常小菜之一就是黄焖肉。

黄焖与红烧大同小异,都是先将主料做一些预先处理程序(比如说水煮,油炸,煎炒)后,加入汤料,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慢炖,最后再收汁的做法,二者区别主要在调料和成品色泽上。 红烧的菜色较深,要么用酱上色,要么用白糖或者冰糖炒糖色,做出来红油赤酱的很好看。 黄焖的颜色略浅,不上糖色,成菜大多偏浅黄或者深黄色系,顾名思义叫黄焖。

外婆的黄焖肉,取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小块,放姜块,白糖,料酒和香料一起,放入锅里炖至软糯,调味后收汁,醇厚的五花肉晶莹透亮,裹着浓浓的肉汁,那叫一个香啊!大家每个人碗里的米饭噌噌噌的飞速就减少下去,因为实在太好吃了,下饭!

因为二者太像,我自己做红烧肉的时候,总觉得就是在翻版复刻外婆的黄焖肉,我做的红烧肘子红烧猪蹄红烧鸡块,也总是融合了外婆的做法在里面。索性名字也乱取一起,高兴叫红烧就叫红烧,不高兴了就叫黄焖,反正我的厨房我做主O(∩_∩)O~

冰箱里还有一盒猪蹄,上次进城买菜的时候,买到了一盒鸡脚杆,就放在一起红烧了,这俩都是富含胶质蛋白质的部位,红烧出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浓柔润适口,满口浓香,也是下饭神器 O(∩_∩)O~

原料:

1盒切好的猪蹄
1盒鸡脚杆
1大块姜,洗净,大刀拍扁
3到4枚干红辣椒,剪成段
1小块桂皮
3到4枚八角/大料
1到2茶勺花椒
5到6枚丁香
1粒草果,拍破
4到5片沙姜/山柰
2到3枚香叶
4到5大勺料酒
盐适量
1/4到1/3杯酱油
1到2大勺老抽
2到3大勺白糖
水适量

 

做法:

将买来的猪蹄块和鸡脚杆都分别过水冲洗干净。

鸡脚杆在亚洲超市里也并不常见,是鸡爪子连着鸡腿中间的那一小段,没什么肉,基本上都是筋和皮,我们那里没有给它专门的称呼,因为我们广西老家是不会有人专门售卖鸡爪上这个部位的,鸡爪和鸡腿都是整只售卖。老公说他们那里叫鸡脚杆杆,那我也跟着这么叫啦!

如果炖的不到位,很韧,很多人觉得食之无肉,弃而不食,我偏偏超喜欢鸡脚杆这个部位,啃鸡爪的时候,最喜欢的两个部分,一是掌心中一小坨肉,二就是鸡爪子另一头带着筋的关节部分。可惜商店里供货不多,能不能买到,能买到多少,是要看运气的。

把干红辣椒,八角,花椒,丁香,桂皮,草果,沙姜,香叶都放在一张咖啡滤纸上

用绳子扎紧成香料包

将猪蹄飞水,大火煮七八分钟,直至基本没有血水冒出来,捞出来,用热水冲洗干净

另取一个铸铁锅,装半锅水,烧开后,放入煮过的猪蹄,香料包和料酒。

大火烧开

盖上盖子,转成小火慢炖一个半小时左右

于此同时,把鸡脚杆也飞水,滤干,备用

一个半小时后,猪蹄已经开始变软啦

鸡脚杆一起接着炖30到40分钟

放入酱油,老抽,白糖和盐,再炖5分钟后,接着转成大火收汁

收汁的过程要用长柄木勺轻轻的翻动,避免糊底,这个时候猪蹄已经很软糯了,大力翻动会让猪蹄皮肉和骨头分离,所以动作要轻柔一点比较好

等汤汁收的差不多了,就可以连锅一起端上桌啦

吃在嘴里香糯软滑,还有蹄筋特有的Q弹口感,鸡脚杆上的筋也炖软了,裹着红烧汁,真是滋味无限

晚饭还炒了两个青菜,煮了点糙米饭,在开吃之前赶快先分出来一部份,以免一不小心全给吃光了,因为真的太好吃啦!

底下的汤汁用来拌饭也是一流的O(∩_∩)O~